神经科学课程组

来源 : admin     发布时间 :2010-05-05    浏览次数 :36513

 一、课程组负责人简介
   
罗建红  博士  教授  E-mail: luojianhong@zju.edu.cn
博士生导师。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主任、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常务副院长。1982年浙江医科大学医学学士、1987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硕士、1997年浙江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及研究助理教授。中国神经科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解剖学报副主编、Neuroscience Bulletin常务编委。主要研究兴趣为突触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着重在谷氨酸受体通道及其相关的信号转导在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如NMDA受体亚单位结构与受体装配、运输和突触定位,NMDA受体介导突触效能增强过程中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个体突触形成过程中形态学和分子事件。

 
 二、 课程组师资队伍组成
段树民 博士 院士 E-mail: duanshumin@zju.edu.cn
  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 TWAS)院士,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5年在南通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1999年先后在夏威夷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00-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先后任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作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尤其在胶质细胞信号分子释放机制、胶质细胞对神经环路和突触可塑性的调控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任《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Glia》、《Hippocampus》、《Neurobiology of Disease》等国际神经科学杂志编委。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主要研究兴趣是突触形成和活动依赖性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尤其对星状胶质细胞在突触形成和活动依赖性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感兴趣,并研究胶质细胞释放活性物质的机理。
 
沈颖 博士 教授  E-mail: yshen@zju.edu.cn
博士生导师,医学院神经信号传导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组PI。1996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betway唯一官方网站联合培养在生理研究所从事视网膜的神经生物学研究,1999年10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神经科学系进行博士后训练。2007年起任betway唯一官方网站神经生物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内容是谷氨酸受体在突触可塑性和胰岛素分泌中的作用;谷氨酸转运体的调节机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曾获中国生理学会张锡均全国优秀青年生理学论文一等奖和贝克曼上海地区生命科学一等奖。目前任教本科生校选修课(神经科学相关)两门,研究生现代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现代细胞生物学。
 
包爱 博士 教授 E-mail: baoaimin@zju.edu.cn
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3至2007年10月在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学发病机制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包括荷兰脑基金、中荷国际科研合作基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为荷兰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在国际本行业权威期刊与专著内发表研究论文、受邀请综述与章节,并被广泛引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规划项目等课题。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内容包括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发病机制与生物学标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组胺能系统特征,以及生物学节律研究。

 
李晓明  博士  教授  E-mail: lixm@zju.edu.cn
博士生导师。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本科和医学博士,美国佐治亚州医学院神经病系博士后;1996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2007年10月任佐治亚州医学院分子医学和遗传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PI;于2008年8月起任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PI。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如《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并被《Nature》,《Nature Neurosic. Review》等国际重要杂志做了报道。目前任教医学院本科生神经科学,研究生脑与行为及研究生神经分子病理学课程。

 
金静华 博士 副教授 E-mail: jinghua.jin@gmail.com
硕士生导师。2003年获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生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系从事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美国NIH的基金的研究工作,在美期间还获得了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基金。目前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发病分子机理研究,已发表SCI论文近20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目前担任神经科学课程组教学秘书。

 
邱爽 博士 副教授 Email: qiushly@zju.edu.cn
2002-2007在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对脑内重要的谷氨酸受体结构和功能展开研究,检测了活细胞内NMDA受体亚单位的装配及此过程中的构象改变,首次发现NR2A亚单位ATD存在一个ER滞留的信号,而NR2B亚单位则不存在此ER质控信号。研究结果在于2005,2009年分别J.Biol.Chem.杂志上。最近的研究则致力于明确NMDA受体的神经保护,神经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2008年获得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一项。
 

钟伟霞  博士  讲师 E-mail: zhongwx@zju.edu.cn
2001年-2006年6月在betway唯一官方网站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经验依赖的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制。

 
 三、 课程介绍

神经科学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融合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心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理学为一学科,从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多层次探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和学科。主要讲授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与调控,信息整合等神经生物学的基本问题。课程还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构,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情绪、学习记忆、认知等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可塑性问题。

 
 四、 本课程组特色和创新

本课程组实行了课程整合、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将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整合为神经科学与行为,探索打破学科界限,实行整合教学。去掉陈旧老化的知识,更新课程内容,代之的课程是随时讲述反映学科领域进展的新成果和具有医学特点的神经科学教程,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传统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现代发展于一身,启发学生的科研和临床兴趣,激发科研和临床热情。